為何新簽法律顧問的企業會爆增?這種現象可能會持續性增加,并成為常態;我們一直試圖尋找背后的邏輯道理。據觀察,新簽的企業,主要有兩大類:
第一大類,就是在現實中被法律教訓了。此種現象比較多,甚至成為原來新簽法律顧問的主導因素,如與員工發生勞動爭議了,因為不規范或處理不當,只好賠十幾萬或幾十萬,讓員工走人;或打官司,輸了十幾萬或幾十萬。這時,企業才知道勞動人事合規規范非常重要,專業處理更重要;就開始希望找個法律顧問幫助企業梳理規范勞動人事,最好就是從招聘到離職都梳理規范一下,同時在日常經營中遇到勞動人事事務或個案時,有法律顧問能夠及時專業協助處理。
或者,在商業交易中,與交易的相對方發生爭議了,爭議就得找處理依據,隨后,發現合同簽得很不規范,要不沒有依據條款,或要不依據條款不利于自己,就試著處理,處理不當而被要求賠償,甚至打官司,一打到底,結果發現不僅輸了官司,還賠償了一大筆錢,嚴重者上百萬,甚至千萬。這時,才知道商業交易中除了要成交,風險管控也很重要,專業處理更重要;于是就希望找個法律顧問幫助企業梳理規范商業交易的協議文件及流程制度,同時,在遇到經營過程中的商業交易或爭議處理時,有法律顧問能夠把把關,專業協助處理。
或者,在市場上發現了大量企業在仿冒自己的產品,或者使用類似的商標進行銷售等,損失在不斷擴大,市場銷售份額甚至出現大面積的減少。這時,就想找個法律顧問咨詢一下如何維權、如何打擊假冒者、如何讓對方停止侵權、如何讓對方賠償損失;同時,也希望能夠采取系統的法律措施進行相應的保護。或者,股東之間就經營方向或利益問題等等發生爭議,于是股東就會不斷吵架,甚至吵得公司無法繼續正常經營。這時,就想找個法律顧問咨詢一下如何解決股東之間的爭議,是分家、還是繼續合作;同時,也希望未來股東之間即使有爭議,也是有規則的爭吵,能按規則處理,真正實現合作與合伙。還有,如稅收、廣告、安全等等因不合規而被政府執法教訓了,輕者罰款整改,嚴重者停止經營,甚至觸犯了刑事犯罪。此時,才想到找個法律顧問咨詢一下如何解決當前麻煩;同時,希望能夠協助實現企業合規運營,不再犯錯。從根本上而言,當前中國,尤其經濟相對發達地區,隨著市場化及法治化程度不斷提升,這種被法律教訓的企業現象不斷爆增,隨之企業對法律顧問服務產生需求也就會不斷爆增。被教訓,往往是產生需求的最有效途徑。第二,就是出現大量消費升級的用戶。
若我們把前面第一種用戶,更多地姑且稱為簡單需求用戶,相對而言,他們往往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只有在痛的時候才會想到“醫”,也就是被法律教訓了,才會想到“法律顧問”,而且對法律顧問服務內容的認知也是不清晰的,也只是認知到要醫“頭”或“腳”而已,而不知請法律顧問的目的何在,甚至往往只是滿足于心理的“安全感”而不在意生理上真正的“內容需求”。
但,有一類用戶,其需求從橫向角度而言,需求意識比較早,甚至從公司一設立就意識到需要法律顧問了,希望法律顧問能夠從一開始就協助其做好風險防范、合規運營、規范管理;若出現個案,能夠及時提專業意見處理,讓其盡量少走彎路,少被法律教訓;
在創業年代,不論是走彎路還是被教訓,其成本往往是很高的,甚至是企業無法承受的。因為他們清晰地認知到,對于公司而言,法律無小事,一個不當行為就可能會毀掉公司;若違法裁員而被要求雙倍賠償,高達百萬、千萬,公司停產停業;若合同簽署不當,而被要求承擔高額的違約金,公司賬號被封,資產被封;若股東不當對賭,讓公司陷入困境而無法翻身等等。
在縱向角度而言,其對需求內容和質量的認知也是足夠的,企業往往呈現越來越精細化需求和要求;在需求內容上,其不僅僅需要滿足于日常咨詢和經營文件等事務處理,還會要求法律顧問提供更多主動性服務,如法律培訓、最新資訊,甚至按季度的對接會議等等,以實現其合規運營、規范管理的目標;而在質量要求上,更是需要法律顧問能夠保障及時性,且專業性要求高,更重要的是能夠提供可行性意見和建議。
這類用戶,我們把其稱之為消費升級用戶;該類用戶隨著認知教育程度越來越高及信息化爆炸,其數量也在逐年爆增,開始成為新簽法律顧問的主導力量,而且未來也會持續性主導。不論是被法律教訓的用戶,還是消費升級的用戶,聘請法律顧問,同道而行,都是最正確的選擇;因為,對于每家企業而言,法律顧問都是剛需,從企業一開始設立時就已經注定了命中有法律,誰也逃不掉。